罐疗新纪元-电子罐疗仪

发布日期:2024-12-19 12:42:03浏览次数:719次

排湿寒 调气血

罐疗新纪元

电子罐疗仪


在中医的传统技法发展中,拔罐疗法是在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形成的,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

有关拔罐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在论及痔疾的治疗中,有以“小角角之”的记载。公元755年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中,记载了用竹筒煮罐治疗方和刺血拔罐等疗法治疗痈疮。其次宋代的苏轼和沈括所著《苏沈良方》,描述了火筒法治疗久咳的方法。明代陈实力著《外科正宗》,有煮拔筒方。清代,拔罐疗法在各个方面均有进一步的发展,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用拔罐治疗风寒、头痛、破伤风、黄疸、眩晕等病证。

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文明的发展,拔罐疗法在罐具、吸拔方面,都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其适应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一步步的历史发展中拔罐已经是解决肌肉疼痛、改善血瘀、祛风散寒、调节经络不通等多种问题的法宝。通过在皮肤上施加负压,来疏通人体的经络,调理气血,针对性的处理血液瘀滞、湿寒聚集的部位;也可以通过拔罐进行罐诊,随着科技的进步,普通火罐升级为电子罐,这一科技中医的升级,为医生提供了更便捷的操作方式,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体验,达到更好的调理状态。


PART 01

罐诊

我们人体的气血,在经络这个低流阻的通道中运行,当人体经络因各种因素而受损时,气血的流动则会受到阻滞,可出现各种水肿炎症等气血瘀滞导致的问题,这种瘀滞时间一久就会逐步演化成为各种慢病,并通过经脉反应在体表,通过不同反射区体表的罐印颜色状态,可以辅助分析和判断不同脏腑的疾病和失调状态。


PART 02

罐疗的科技升级


在罐疗的操作中发现了一些临床的痛点问题,我们借助科技的手段进行调整,多方面的科技升级,更好实现罐疗价值。

01

精准控制压力

灵活补泻

传统火罐靠点火排出罐内空气,压力是不好精准掌控的,电子罐疗仪能够根据需求精确控制负压大小,适应不同部位和个体的需求,灵活的掌控补法,泻法,实现更精确的疗效控制。


脉动负压

采用脉动负压技术,可以模拟传统手法中的压力强弱变化,驱动气血在经络中反复流动动态施压达到更好的疏通经络,充盈局部血供。


02

操作便捷安全

传统火罐靠点火排出罐内空气,不规范的操容易导致瓶口、灌内沾有酒精被明火点燃导致患者烧伤的案例,电子罐疗仪无需复杂的点火操作,对于新手也很友好,同时特别适用于闪罐操作,通过电动负压源即可实现实时吸附,简化了传统拔罐的繁琐步骤,提高了治疗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走罐


03

罐口适配升级

传统火罐一般都是平口的,对于四肢,肩颈部位不好操作和固定;我们升级为曲口加平口,满足了不同部位的治疗需求。

PART 03

罐疗模式


5种罐疗法

01

闪罐

选择闪罐模式,罐体吸上后立即起罐,反复12-18次、不留罐斑,减轻疼痛,适用于头面部、定点痛。


02

留罐

选择留罐模式,罐体吸上后定穴留置3-5分钟、依次循经取穴留罐6-12个穴位。


02

走罐

选择走罐模式,罐体吸上后内外膀胱经加督脉自上而下走6-9遍;肋神经由内向外斜走,带脉由内向外横走,肩胛内缘肩上由内向外横走,该法具有走罐刮痧双重作用


04

摇罐

选择留罐模式,罐体吸上后拔起达到最大的拉伸度、均匀而有节奏地摇动罐体3-5分钟,适用于小的包块、节结。


05

拉罐

选择走罐模式,罐体吸上后在局部快速来回拉动、时间以出痧为标准,一般2-3分钟,适用于条索/僵硬肌肉。


- END -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电子罐疗仪咨询

400-011-8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