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中频电疗——从探索到应用

发布日期:2025-01-13 16:40:49浏览次数:712次

太赫兹中频电

中医理论中的经络真的存在吗?

中医所说的“气”又是什么呢?

经络与“气”的当代研究

穴位和经络有迹可循吗?

经络穴位低电阻特性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经历了原理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历史阶段,现已得到了广泛的证实。目前,临床上主要是以十二经原穴作为检测十二经经络穴位低电阻的代表对象,检测结果确实能较好地反映经络脏腑的虚实盛衰、气血平衡状况。德国医生Croon利用交流电源和示波器对皮肤的导电性能进行了测定,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祝总骧教授用电学的方法测定了经脉循行线路。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经络在人体部位的低电阻特性是被广泛认可和证实的,经络上的低电阻部位气血流通的关键节点正是我们的穴位。

气的研究发展过程

《人体之气对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研究》的文章证实了人体之气的存在,此研究取穴“劳宫穴”,通过太赫兹波检测技术和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证实了人体之气的存在及其对生命活动的促进作用,并发现意识活动能增强这一效应。

《人体之气太赫兹波特征的研究》中通过太赫兹波检测技术探究了人体之气的物理特性,发现人体在0.9至3.6THz波段具有太赫兹辐射场,故人体之气具有太赫兹波特征穴位与非穴位在太赫兹波能量上存在差异,胶原纤维在人体太赫兹波产生和传输中起重要作用,意识活动能影响太赫兹波的分布和强度,为中医“气”理论提供了科学证据,推动了中医学说的现代化研究。章文春(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等,用实验证明人体的脏腑之气处于太赫兹波段;同时发现人体穴位的太赫兹能量>非穴位的太赫兹能量;证明了古人对于穴位的定位具有科学性。

气在经络中的运行

在中医理论中,“气”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在人体内的运行遵循特定的经络路径。我们可以将“气”想象成城市中流动的车辆,而经络则是这些车辆行驶的道路。气血的流动不仅为身体各部位提供营养和能量,还负责排除废物和毒素。当气血运行顺畅时,身体机能正常;反之,气血瘀滞则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

随着中医的理论被科学不断印证,证明了我们古代人民的伟大智慧,我们也从这些中医理论的科学依据中得到启发,当知道的经络穴位、气与电和太赫兹波的关联,我们就可以将科技应用于中医治疗中,利用中频电、太赫兹波疏通经络穴位疏通气血,达到更好的调理效果,让中医的价值得到更大的展现。

中频电疗

如何疏通气血

中频电疗利用中频电流刺激穴位和经络,结合“望闻问切”能更好的判断出淤堵的位置,循经络进行气血疏理,针对气血瘀滞较为严重的部位,可以进行定穴调理,针对性的打通经络。同时通过电流的温热效应和刺激效应,也可以帮助缓解疼痛、消除肿胀、恢复肌肉功能。

中频电疗优势

1 叠加太赫兹生物电+砭术

太赫兹生物电可以很好的和人体之气“同频共振”可以更好的助推气的运行,同时叠加砭壶热效应,可更好的利用其温热效应温通经络,三者相叠加,能很好的疏通经络,通达气血,缓解疼痛。

2 针对性处方选择

中频电疗仪配有43个处方

通过承载波、工作电波、波形的调配,来达到不同的调理效果,针对不同的问题。

① 调整承载波的高低,满足不同的作用深度的需求。

② 通过对于工作电波的调整,带针对不同情况和需要。

③ 波形的调整

根据不同的波形特点,结合身体情况进行选择。

例如:高频率承载波,120Hz的工作频率,正弦波 。可以很好的应用于深层肌肉疲劳的调理,减弱肌肉收缩和痉挛,抑制交感神经,进一步放松肌肉,同时止痛,扩张血管可以增加局部血供,加快肌肉修复。

随着科学对于中医的不断探索,不断证实了中国古代医学的智慧,不仅通过科技去验证中医的理论,还致力于从科学的角度去发展中医,中频电疗是中医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它传承了中医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理念,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使得这一过程更加安全、便捷、有效。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助力中医事业的发展,让中医的价值得到更大的展现。

—— TMT ——